4.设备操作程序
4.0配药:将PAC按照10%的浓度,PAM按照0.5%浓度配置好。加药时打开搅药装置,充分搅拌,避免药品结块造成药品的浪费跟药泵的堵塞。
4.1打开加药装置调节加药量阀门适当,打开进水阀门、出水阀门,启动设备进水提升水泵,将调节池的污水输送到污水处理设备;
4.2初次使用及调试时,当水位达到设备1/2高度时停止水泵进水,投加活性污泥菌种,开启风机,缓缓打开风机出风阀,向接触氧化池内曝气48小时后再启动进水提升水泵将污水加入至设备3/4处,再向池内曝气24小时;
4.3用手触摸填料是否有粘状感,同时观察水体微生物生长情况,直至填料上生长出一层橙生物膜,方可连续向设备输送污水,水量应逐步增加至设计水量;
4.4定时观察水中微生物生长情况,发现异常应及时控制进水水量加以调整;
4.5观察二沉池水流流态,出水堰集水必须均匀,一般每隔24小时必须排泥一次,排泥时打开排泥电磁阀,利用气提方式将二沉池内的污泥提升至污泥池;
4.6设备调试结束并正常运行后,系统即可进入自动运行。现场将水泵、风机的操作切换在自动运行状态
4.7应不定期对出水水质按照环保排放要求进行检测,以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3.开机前的准备工作
3.1检查各电气线路是否处于准备工作状态,接线方式是否正确。如发现异常应及时修正,确保安全;
3.2检查风机油位是否正常,转动是否灵活,地脚螺栓有无松动,开机前必须将润滑油加至标准油位,地脚螺栓必须紧固,用手转动风机应无沉重感及异常响动,风机转动方向必须与运行方向一致;
3.3保证水泵转动灵活,无异常影响正常运转的隐患,如果发现及时排除;
3.4查各阀门是否完好,开启必须灵活;
3.5曝气管道必须处于同一水平面,检查填料是否有脱落,如有脱落应及时补齐。
我国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长期难以得到解决,根源就在于没有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平衡点的问题作出明确和正确的回答,在发展与保护的关系上“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修复论”、“保护论”、“不可调和论”等观念严重制约了科学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设备维护与保养
5.1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保养制度,每班都应详细填写好运行记录,对于出现的情况记录在册,以便于维修;
5.2经常检查水泵、风机的螺栓连接情况,防止出现松动;
5.3经常检查水泵、风机的转动轴承是否有过热现象,检查润滑油位和润滑油质量,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5.4定期检查填料的张紧状况,发现脱落和松弛应及时补充和校正;
5.5检查曝气管道布气均匀状况,发现有大气泡或局部曝气死角应及时查找原因并排除,保证各部位曝气正常;
5.6水泵、风机每运行5000—8000小时应进行一次检查保养;
5.7如果设备短期内不运行,可以采用风机间隙曝气,以保证微生物不死亡,方便下次运行开始时不必再重新培养微生物;
5.8禁止设备本体内出现无水或水位过低状态,同时严禁设备运行过程中风机出现停机或假运行状态,防止菌种死亡,设备无法再次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