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司本着高度负责的态度,根据给排放有关设计依据,经过调研,按国家相关标准,本着尽可能采用先进成熟的工艺,材料提高处理负荷的原则进行设计,力求为客户提供运行成本低,处理效果好,日常操作方便的废水处理。
预处理工艺
3.1.1 格栅
在进水口处设两道人工清渣格栅,每道分别设置2 台格栅互为备用,以去除废水中的较大漂浮物,减轻后续处理单元的负荷。粗格栅采用循环齿耙清污机,栅条间隙为3 mm,栅前水深1 m,格栅倾角75°,格栅宽度0.8 m。细格栅采用转鼓式格栅除污机,栅条间隙为1 mm,栅前水深0.9 m,格栅倾角35°,转鼓直径1 200 mm,功率1.5 kW。
3.1.2 隔油沉淀池及污泥池
因本工程废水中含动物油、SS 质量浓度分别高达600、4 000 mg/L,很难利用生物的方法直接去除,经过隔油沉淀池的初步分离作用,能去除大量颗粒油,同时去除部分悬浮物。隔油沉淀池有效水深3.5m,设计流量400 m3/h,总表面积372 m2,水力停留时间为3.2 h。污泥池平面尺寸为4.0 m×10.0 m,配备2台污泥螺杆泵,1 用1 备。
3.1.3 预曝气调节池
屠宰加工废水水质和水量在各个时间段变化相差很大,为使后续生化处理系统平稳正常运行,设置调节池控制水量和水质的波动。调节池尺寸为23.7m×17 m,有效水深7 m,有效容积为2 700 m3,水力停留时间为9 h。池内设有曝气设备,起到搅拌作用,同时进行预曝气,防止夏季池内产生臭味。
3.1.4 气浮池
对于粒径小于60 μm 的油粒及细小的悬浮固体,很难在隔油池中上浮出来或下沉到水底,设计采用高效浅层气浮装置,集凝聚、气浮、撇渣、沉淀、刮泥为一体,池子较浅,整体呈圆柱形,结构紧凑。气浮池采用圆形钢制一体化设备,设计流量300 m3/h,池径7.0 m,大处理能力160 m3/h,功率1.5 kW,撇渣功率1.1 kW。投加PAC、PAM 混凝剂,进行混凝气浮,设计PAC 加药量为60 mg/L,PAM加药量为5 mg/L。
3.2 生化处理工艺
3.2.1 UASB 反应器
UASB 反应器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通过配水、反应、三相分离过程,使水中的**物与颗粒污泥充分接触,产生剧烈反应,从而去除水中COD、BOD5同时增强废水的可生化性。设计2 座并列池子,每座设计3 格,单格平面尺寸9.25 m×9.25 m,设计流量300 m3/h,有效容积3 291.4 m3,实际水力停留时间16.5 h,有效水深8.0 m,设计采用脉冲进水。设计使用脉冲布水器6 个,水量1 200 m3/d,三相分离器Ⅰ型18 个,Ⅱ型24 个,Ⅲ型12 个,集水罐18 个(长11.2 m),水封罐6 个(型号Φ1 500mm×3 000mm),气水分离器2 个。
3.2.2 接触氧化池
废水经过UASB 处理后,BOD5、COD 已大大降低,但还达不到排放标准,在接触氧化段对原水中的BOD5、COD 进一步降解,同时去除废水中的氨氮。设计接触氧化池1 座,分为4 格,有效容积3 695 m3,流量300 m3/h,停留时间17.8 h,池内采用组合填料2 145 m3,Φ150 mm×80 mm,微孔盘式曝气池2 530个,Φ260 mm,处理能力2.5 m3/h。
3.3 深度处理
废水经二沉池加药沉淀后进入消毒接触池,使用复合二氧化氯发生器消毒装置,通过精密计量泵自动控制,在消毒池入水口处投加二氧化氯进行消毒,消毒池有效容积200 m3,出水检测大肠小于5 000 个/L。
3.4 污泥处理
3.4.1 储泥池
污水处理系统中产生的浮渣和生物污泥通过自流或用污泥泵打入储泥池,混合后的污泥通过污泥处理间的螺杆泵抽吸至脱水机房进行压滤脱水。储泥池平面尺寸为10.0 m×12.0 m,有效容积580 m3。采用间歇排泥,污泥停留时间24 h。
3.4.2 污泥脱水
本工程污泥选用带式浓缩脱水一体机(BSD-PD1500S7)对污泥进行脱水,数量1 台,带宽2 000 mm,生产能力40~60 m3/h,脱水前加入PAM 絮凝剂沉降污泥,改进污泥脱水性能。进泥平均含水率≤97.8%,脱水后泥饼含水率≤80%,PAM加药量3~8 kg/t。
工艺特点
UASB 反应器配水采用脉冲布水器进水布水,具有以下优点:(1)加大进液管的瞬时流量,防止管道堵塞,提高孔口出流速度,消除污泥层沟流的发生,使废水与厌氧污泥充分混合传质;(2)在脉冲进水时,可使UASB 反应器内反应物CH4和CO2迅速移出反应器;(3)能加快颗粒污泥的形成,特别是在前期调试阶段甲烷产生量较少时更加适用。
本工程在UASB 反应器后加设沉淀池,其中设置污泥回流设施,其主要优点为:(1)污泥回流可加速污泥的积累,缩短启动周期;(2)去除悬浮物,改善出水水质;(3)当偶尔发生大量飘泥时,提高了可见性,能够及时回收污泥保持工艺的稳定性;(4)回流污泥可作进一步分解,可减少剩余污泥量。
接触氧化法与其它生物处理方法比较,具有如下特点:(1)BOD 容积负荷高,污泥生物量大,相对而言处理效率较高,而且对进水冲击负荷(水力冲击负荷及**浓度冲击负荷)的适应力强;(2)处理时间短,因此在处理水量相同的条件下,所需设备较小,因而占地面积小;(3)能够克服污泥膨胀问题。生物接触氧化法同其它生物膜法一样,不存在污泥膨胀问题,容易在活性污泥法中产生膨胀的菌种(如球衣等),在接触氧化法中,不仅不产生膨胀,而且能充分发挥其分解氧化能力强的优点;(4)可以间歇运转。当停电或发生其它突然事故导致长时间的停车后,微生物为适应环境的不利条件,它和原生动物一样都可进入休眠状态,一旦环境条件好转,微生物又重新开始生长代谢;(5)维护管理方便,不需要回流污泥。由于微生物是附着在填料上形成生物膜,生物膜的剥落与增长可以自动保持平衡,所以*回流污泥,运转十分方便。
工艺设计方案
经过上述工艺比较选择本污水处理工艺如下:
污水先到调节池,均匀水质,均衡水量,出水加絮凝剂进入气浮机,将污水中大分子难于生化降解的**物分解沉淀,改善污水的生化性,同时降解水中的BOD5及CODcr,沉淀出水潜水泵进入厌氧反应池进行处理,在使**污染物在厌氧情况解无机物,出水自流至MBR氧化池,池内设有膜组件,出水水质得到进一步净化,然后直接排入周围水体。